2025年,蘇州國建進一步強化底線思維、壓實工作責任,多措并舉守牢安全底線,鍛造深加工盾牌,以車間隱患整改率100%、全員安全考核達標率100%的亮眼成績,保障產線安全平穩運營。
機械防護:給鋼鐵巨獸戴上“實體緊箍”
在改性生產線旁,18組定制化防護網剛剛完成升級。可透視不銹鋼格柵既能阻斷肢體誤入危險區,又不影響品質巡檢;所有傳動部位加裝雙按鈕急停裝置,實測觸發響應速度達0.4秒,比行業標準快2倍。這個春天,蘇州國建給18臺核心設備定制了“防護身份證”,同時還導入二維碼掃碼輔助風險識別。
特種設備管理:把壓氣站變成“透明房”
面對儲氣罐、調壓站較大風險點,公司推行“五步操作法”:每日壓力表拍照上傳、每周閥門狀態貼標管理、每月防爆電氣專項檢查、每季應急演練、每年壓力容器全面“體檢”。3月更新的車間較大以上風險識別看板,用6種顏色標簽區分設備狀態,連訪客都能在30秒內看懂風險分布。
用電安全革新:讓每根電線都有“溫度管家”
公司設備組開展的“三點定位法”正在開展推廣,所有配電箱實行責任人銘牌、警示黃線、應急處置卡三件套管理。更引入熱成像儀周檢制度,及時有效發現過熱線路消除隱患。在改性膨潤土包裝區,新投入的防靜電接地鐵鏈已實現100%設備覆蓋,消除粉末輸送中的隱形威脅。
環保安全共生:給粉塵裝上“導航系統”
針對改性過程中產生的微米級粉塵,車間正在實施的獨創“三級捕獲矩陣”:首級旋風分離器攔截大顆粒,中級脈沖濾筒捕捉超細粉,末級布袋過濾實現終極回集。這套造價超百萬中央集中收塵系統,不僅使作業環境粉塵濃度下降25%,更會意外收獲副產品——每月回收的400公斤超細粉,也成為技術部門新型環保建材的試驗原料。安全與效益的化學反應,在此刻悄然發生。
應急響應:打造20秒黃金處置圈
車間西北角的應急物資箱悄然升級為“變形金剛百寶箱”——護目鏡、耐高溫手套、呼吸器等10種裝備按使用頻率分層布局,讓物資定位速度提升30%。3月開展的“盲盒式”應急演練中,模擬鈉化劑微侵入場景下,應急小組從接報到完成隔離僅用時1分07秒。這些藏在細節里的戰備思維,正在重塑車間的安全應急基因。
安全之路沒有終點,正如改性工藝永遠追求更極致的分散性。當非金屬礦物材料在產線經歷72小時精密改性時,我們的安全管理也在進行著更細膩的“晶體重構”。
2025年一季度,蘇州國建多措并舉構建了真正的責任網絡和安全防線。未來,公司將繼續秉承安全生產理念,以更嚴格的標準、更有力的措施,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