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傳”出智慧,“幫”出成長,“帶”出文化。在公司的發展歷程中,傳幫帶不僅是專業技能的授予,更是企業文化與精神的延續。長期以來,蘇州國建貫徹落實“導師幫帶”機制,互幫互助,教學相長,凝聚奮進力量,為企業發展持續加碼賦能。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礦石奇才】主題專欄,聆聽蘇礦傳薪火、助成長的師徒故事。
營銷中心
陳部長 劉工
工作記:
2024年4月,制造部線長崗位輪崗實習。
2024年10月,協助國際農化產品展覽會(ACE)展臺搭建、交流洽談等工作。
2024年11月,參加合肥植保會。
2025年3月,參加中國國際農用化學品及植保展覽會(CAC)。
2024-2025年期間,與幫帶導師走訪山東、四川、廣東等省份,成功開展客戶拜訪與交流,并多次達成合作。
學員悟:剛入職時,公司安排我輪崗至制造部,面對倉庫里堆積如山的膨潤土,我很難將這些灰撲撲的粉末與"工業味精"的美譽聯系起來。是陳導師帶我走進實驗室,親眼見證膨潤土在農化、涂料等領域的魔法般變化——原來每袋產品都承載著改變工業生產效率的使命。 第一個電話、第一次拜訪、第一次出差、第一次成交,感謝導師不厭其煩地陪我模擬演練,讓我從小白初步成長為營銷小能手。如今面對客戶,我能從工藝環節倒推產品需求。膨潤土銷售教會我:真正的銷售,是把地下的礦石變成客戶手里的黃金。這條路,我才剛剛摸到門道,但已深深著迷于這種"點土成金"的價值創造過程。
導師評:作為在膨潤土行業深耕十余年的老銷售,帶過不少新人,但看著你從對著一袋袋礦粉茫然無措,到現在能從容地與客戶討論硅酸鎂鋁產品指標,這種成就感不亞于親手開發出一個大客戶。這半年來看著你完成蛻變:從死記硬背產品手冊,到能根據不同客戶需求推薦不同粘度的流變助劑產品;從機械復述技術指標,到會拿著實驗室測試視頻幫客戶客戶解決應用問題。最讓我欣慰的不是你簽下的首單,而是客戶那句“你們新來的小劉挺棒”!繼續打磨吧,我的老師曾說過一句話,現在也送給你:"好的膨潤土銷售,應該讓自己像膨潤土一樣——客戶需要增稠時你是凝膠,需要潤滑時你就是流變劑。"期待你綻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技術質量部
汪博 侯工
工作記:
2024年5月,創新導入采用硫酸鋇漿評價懸浮性的方法。
2024年10月,成功主導完成公司重要客戶開發專項工作。
2024年11月,完善水性工業漆用產品在應用領域的測試與評價。
學員悟:很榮幸入職后公司給我安排了汪博作為我的指導老師。帶我深入遼寧礦區實地考察時,他教會我:“看懂礦石層理,比分析檢測報告更重要?!边@種“從源頭理解材料”的理念,讓我在后續研發中更注重原料特性與工藝的匹配性。曾認為技術研發的核心是“參數精準”,但在解決客戶現場問題時發現,真正的難點在于平衡技術指標與成本效益。作為膨潤土從業者,汪博告訴我,我們既是自然饋贈的挖掘者,更是綠色創新的踐行者。從改善施工體驗到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膨潤土在涂料領域的每次突破都印證著“小礦物大作為”的真理。未來,我們將繼續深挖這一“萬能材料”的潛能,以技術創新助力涂料行業向高效、環保、智能化邁進。
導師評:侯工在助劑應用相關工作中表現出色,能夠主導完成助劑篩選、性能測試及效果評估,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案。他能夠深入理解不同助劑的特性及應用場景,在重大客戶項目攻堅時,通過調整工藝參數、優化助劑配方,顯著提升了產品性能、生產效率,最終優選產品順利通過試驗,獲得大客戶一致認可。此外,他還善于總結行業技術動態,主動學習新型助劑的應用方法,推動技術升級,在團隊發揮著積極正向的引領作用。期待你在未來的技術道路上,繼續發揚膨潤土"遇水則活"的特性,在更多應用領域綻放光彩,并成長為能幫帶新員工的老師傅。記住,我們的使命不僅是解決問題,更是創造價值——讓這一捧黃土,真正變成"工業黃金"。
制造部
呂經理 陶工
工作記:從產線到倉儲的蛻變之路:陶工原任產線班長,在原倉庫主管退休之前,主動請纓承擔起倉庫主管助理一職。時間緊迫又恰值生產任務繁重之際,如何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角色轉換是當時部門的首要難題。幫帶老師呂經理與學員充分溝通,制定了詳細而可行的幫帶計劃。在短短三個月的試崗期內,陶工便掌握了倉務工作的流程和細節,從物料管理到每日盤點,再到與其他部門的協調溝通,都能得心應手地處理,并為流程優化和崗位效率提升提出了多條重要建設性建議,為倉庫的高效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學員悟:在蛻變中讀懂成長的密碼:剛接手膨潤土倉庫管理工作時,我天真地以為這不過是簡單的"進進出出"。直到第一次盤點時,面對不同型號、不同細度、不同工藝處理的膨潤土產品,我才真正明白這個灰撲撲的倉庫里藏著多少學問。最難忘的是參與那次緊急調貨。深夜接到某客戶的加急需求,在呂經理的指導下,我們僅用2小時就完成60噸膨潤土的配貨和裝車??粗涇囻偝鰝}庫時,我突然懂得:倉庫不是終點站,而是價值傳遞的中轉站。每一袋膨潤土的妥帖安放,都在為下游客戶的生產保駕護航。從產線管理到倉儲調度,崗位轉換帶來的不僅是職責的變化,更是思維方式的升級。呂經理曾告訴過我:倉儲管理不是簡單的收發存,而是需要系統思維與數據敏感度的精密工作。我始終貫徹落實著,現在,當我獨立處理緊急調撥任務、精準分析庫存周轉率時,更加明白持續學習的重要性。這段經歷不僅讓我快速勝任新崗位,更教會我"傳幫帶"不僅是技能的傳遞,更是責任與擔當的傳承。
導師評:精訓賦能讓轉型不再焦慮:“培養新人不該是簡單的經驗傾倒,更要搭建成長的階梯”。一是聚焦基礎操作,通過“操作說明書+實景帶教”掌握收發存流程;二是植入管理思維,利用晨會主持鍛煉溝通協調能力;三是強化系統應用,培養應急處置能力。通過多方面的系統的帶教計劃,著重于方法的傳授,加上陶工自身的勤學善悟,完整的知識體系很快便搭建完成。
傳幫帶不僅是蘇州國建的一項優良傳統,更是一根連接“豐富經驗”和“新鮮活力”的堅韌紐帶。師傅以身作則、傾囊相授,學生虛心學習、迅速成長,他們并肩作戰、亦師亦友。下一步,蘇州國建將繼續傳承“傳幫帶”機制,發揚“青藍攜手,薪火相傳”的精神,培育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新時代青年人才隊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