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0月中國農藥協會主辦的ACE農化展上,很榮幸地,我受邀作題為《農藥懸浮助劑的開發與研究》的報告,演講十分成功,望著臺下掌聲陣陣,仿佛重回到了十四年的那個晚上。
那時的我們經過數個日夜攻堅,終于研制出一種特殊的提純工藝,將原礦中被譽為“老大難”的方英石成功處理,制備出高純度、高觸變、高懸浮的硅酸鎂鋁SF04。這意味著我們終于成為了國內首家在農化領域創立硅酸鎂鋁和黃原膠搭配的水懸制劑體系的公司。漆黑一片的夜晚,燈火通明的實驗室中,我們歡呼,鼓掌,擁抱,流淚,慶祝這來之不易的時刻。這也成為了我入職蘇州國建14年里最深刻的記憶。
2010年7月,研究生剛畢業的我通過秋招加入了蘇州國建,當時正值硅酸鎂鋁的研發起步階段,作為團隊中的一員,多年的研發與調試,硅酸鎂鋁凝聚了我們的全部心血。獨一無二的性能優勢加上中國農藥協會的肯定,產品很快在水懸領域推廣,得到廣泛認可。
不僅如此,產品與其制備技術及產業化還成功申報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助力經濟2020、國家級重點新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等榮譽。直到今天,產品性能仍處于頭部地位,為客戶首選。
從硅酸鎂鋁SF04的研發項目立案到如今農藥懸浮助劑的頭部企業,這一路,我們走了十四年。
“懂客戶才有好產品
懂客戶并不是一味做加法,做產品也不能憑空想象,只有真正與客戶對話,面對面交流、傾聽客戶心聲,深入了解業務需求和目標,不斷開展經驗復盤、行業思考,才能打造真正的好產品。
2015年,政府牽頭蘇州國建與蘇州某鑄造涂料公司合作,制備鋰基膨潤土助劑來提升該公司的鑄造涂料性能。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和挑戰。
在多次廠家實地考察與需求溝通后,我明確了客戶重點關注的產品性能和指標,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膨潤土優質原料尋找工作。
從安徽到河南,從山東到遼寧,我幾乎跑遍了所有具有礦山開采技術的區域,礦山取樣、化驗檢測、資料查找、配方調整,一次又一次的來返,反反復復的實驗,終于找尋到了礦山質量、儲量、價格綜合最好,并研制出了粘度最符合客戶應用體系的鋰基膨潤土,得到了客戶的肯定與信任,實現了年用量超100噸的穩定供貨。
自此,公司開拓了鑄造涂料的全新板塊。
作為一名技術工作者,除了研發,應用也是一個重要課題。2020年7月的一個下午,一位客戶反映我司產品硅酸鎂鋁懸浮性能不穩定,我立馬啟程,和銷售一起前往山東為客戶解決應用問題。經現場實地勘測和實驗后,發現是北方水質偏硬,鈣鎂離子含量較高導致SF04性能產生較大影響,我們當即將客戶所在地的水體帶回蘇州檢測。
回來后的我每天都泡在實驗室,查找大量文獻資料,反復地調整配方的比例、劑量,最終成功開發出一款抗硬水的SF04,實現產品升級,完美解決了客戶地域水質對產品影響的問題,我心里的石頭才真正地落了地。
“我們的工作就是要讓產品更加貼近客戶的需求,客戶提出問題,而我們解決問題,這就是我存在的價值。”
“懂技術才有真本事
在技術攻關的這條路上,要嚴謹嚴謹再嚴謹,鉆研鉆研再鉆研,時刻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隨時準備投入“戰斗”。
2018年,為貫徹落實環保理念,國家發出由油性工業漆轉向水性工業漆的倡議。
其實早在2017年,我就已經在關注水性工業漆助劑了。當時這一塊主要還是國外在做,不僅存在嚴重的技術壟斷,而且銷售給中國的價格十分高昂。
那時我便產生了一個堅定的想法:要打造屬于中國的高效改性蒙脫石,突破技術壁壘。之后的每一天,我都會抽出一個小時,通過行業內國際知名前輩的講課資料、論壇、展會等途徑學習相關產品知識。并在實驗空余時間自己搗鼓著配方做技術儲備。
2018年是一個轉折點,國家發出倡議,公司響應政策,而我提前做足了準備。我主動請纓,成為了該項目的研發負責人。前一年的知識儲備和配方實驗已經幫助我排除了許多錯誤答案,僅僅三個月時間,我們就搶先市場一步,研發出產品性能可以完全替代國外進口的SHV流變助劑,且價格更為便宜。合作的客戶都對我們的SHV大加贊揚,感謝我們幫助他們打破了國外的枷鎖。
在技術工作中不斷思考、嘗試,仿佛已經成為了我的一個職業習慣。2013年,在一次產品指標檢測的過程中,望著生產線上需要花錢處理的尾礦,我腦袋中冒出來一個奇特的想法:尾礦能不能實現循環再利用呢?
說干就干,我立馬取樣前往實驗室,檢測出尾礦中仍有一定余量的鋰基膨潤土,經過簡單的加工與配方添加,適用于砂漿行業的助劑應運而生,不僅能增強砂漿的強度和粘結性能,還能調節其耐久性和防水性能。該項目幫助公司實現“0尾礦生產”,同時成功申報蘇州市循環經濟項目,助力綠色環保發展。
“技術難題就像是一座座山峰,只有不斷攀登,才能看到更廣闊的風景。”
在蘇州國建的14年里,我的學歷從碩士變成了博士,崗位從檢測專員變成了總工程師。公司也從幾人的研發團隊,慢慢發展壯大到現在強壯精干的研發隊伍,從較為單一的助劑產品到現在琳瑯滿目的高性能觸變劑,我們相互見證,共同成長。
時代永遠不會停下它革新的步伐,新舊技術更迭,“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那便是競爭力”,作為研發人員的我們,必須基于用戶需求的產品研發邏輯,在此基礎上更趨向縱深、敏捷開發、快速迭代,真正意義上建立了自己的產品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