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對于鈦白粉行業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盡管在今年依然瘋狂肆虐,但鈦白粉行業的活躍度卻較之往年有了大幅度攀升,變革的暗流在鈦白行業的各個角落流淌,鈦白市場上的競爭更是風生水起,鈦白企業搶奪銷售領地的硝煙四處彌漫,為2009年的經濟形勢劃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2009年最引起鈦白業界關注的,莫過于全球范圍內此伏彼起的多起漲價事件。春節過后,全球鈦白粉巨頭紛紛掀起鈦白產品漲價浪潮,其中對鈦白產品進行調價的引領者為巨無霸型鈦白企業杜邦公司。
今年5月初,美國顏料生產商——杜邦鈦技術公司宣布提高北美、歐洲和中東等地區所有鈦白粉的價格,率先在今年年初依然低迷的經濟環境下掀起了漲價的浪潮。具體提價措施從2009年7月1日起執行,其中中東地區鈦白粉的價格每噸提價100美元,歐洲地區每噸提價50歐元,亞洲地區每噸提價50元美元/噸。此外,杜邦公司從8月1日起提高北美市場二氧化鈦2美分/磅(44美元/噸)。世界排名前10位的鈦白供應商Kronos國際公司也在今年5月份宣布,自6月1日或按合同許可日期起對西歐和東歐地區的鈦白粉產品進行漲價,漲價幅度為75歐元/噸或100美元/噸,并對北美地區的鈦白粉提價4美分/磅或88美元/噸。出乎鈦白業界意料的是,Kronos公司自5月宣布自6月1日起將歐美地區鈦白粉提價后,最近又再次宣布將北美、歐洲地區以外地區,包括亞洲、太平洋地區、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區域所有品位的鈦白粉價格提升,提價有效期自2009年8月1日起,提價幅度為每噸100美元。
緊接著,世界排名第3的鈦白企業亨茲曼也宣布對鈦白粉提價,其漲價具體措施為:提高了北美洲鈦白粉產品價格每磅0.02美元(美元),有效期從2009年8月1日生效;提高歐洲鈦白粉產品價格50歐元/噸,有效期從2009年7月1日生效;提高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等地區鈦白粉產品價格100美元/噸,有效期從2009年7月1日生效。到了7月份,亨茲曼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再次提高北美和歐洲二氧化鈦產品價格。亨茲曼公司顏料業務部宣布,有效期自2009年8月1日起,或按合同規定,在北美地區提高所有等級的二氧化鈦價格每磅0.03美元(美元),同時在歐洲地區提高所有等級的二氧化鈦價格每噸100歐元,或150美元/噸。時隔不久,全球主要的鈦白粉生產商克里斯特公司(CristalGlobal)6月份也宣布鈦白粉漲價,自7月1日起將亞太和拉美地區(除巴西)鈦白粉價格分別上調100美元/噸和200美元/噸,巴西價格上調100美元/噸。最近,Cristal趁熱打鐵、再次掀起漲價浪潮,決定自8月1日起提高北美地區所有銳鈦型和金紅石Tiona品牌和Cristal品牌鈦白粉產品價格3美分/磅,在巴西提價150美元/噸,此次提價是在前次對北美地區提價2美分/磅(8月1日生效)和巴西提價100美元/噸(7月1日起生效)后的再一次上調價格……
國際鈦白巨頭的抬價舉動,為全球性鈦白漲價吹響了號角,但是從今年上半年整個鈦白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國際市場上鈦白產品全面性漲價的格局并沒有形成,鈦白行業價格的整體復蘇尚沒有業界人士所想象的那樣理所當然,畢竟,這其包含了太多復雜的因素。
2009年已經過去了一半,那么下半年鈦白粉的價格態勢如何呢?這是業界所關心的話題,眾多資深人士對此紛紛發表高論,由于見解不一,引發了一輪輪激烈的思想混戰。筆者資質淺薄,摻和進來在專業人士面前班門弄斧折實有點貽笑大方,不過為了拋磚引玉,筆者不惜在此獻丑一回了。
以筆者看來,今年下半年鈦白粉的整體性漲價是必然趨勢。為什么這么認為呢?這是因為鈦白粉的下游應用領域在上半年都有明顯的復蘇跡象,并且當前回暖勢頭正猛,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這些下游行業在今年下半年實現全面性復蘇應該大有希望,而我們不難明白,下游的涂料、塑料、造紙業等用戶決定了上游鈦白粉產業的生死存亡,下游產品的升溫自然能夠帶動上游鈦白產品的銷售上的升溫以及價格的上浮……不過有人也許會質問我,你憑什么認為鈦白粉的下游在回暖呢?是的,這不是想當然的一兩句話所能說明問題的,空口無憑不但沒有說服力,還會讓業內人士疑為空穴來風的一家之言,對此,筆者準備以國內鈦白產業下游用戶上年度的發展情況以及下年度的發展趨勢來加以闡述和引證。
鈦白粉最大“婆家”-涂料業正在快速復蘇
涂料業是鈦白粉產業的最大下游用戶,涂料業的發展走勢基本上成了鈦白粉市場銷售狀況的“晴雨表”,其一舉一動都觸動著鈦白產業發展的敏感“神經”。在這里,筆者先從涂料業近年的發展形勢說起。據了解,截至2008年底,全國共有各類涂料生產企業80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2000多家,產能超過1200萬噸,產品包括溶劑型、樹脂型、水溶性、粉末涂料等十幾大系列,年產值超過1300億元。2003~2007年,我國涂料工業年均增幅超過兩位數,2008年上半年依然保持兩位數增長,但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國汽車、船舶、房地產、裝備制造、鋼鐵、有色冶煉、石油化工、家具、玩具等行業發展明顯放緩,導致為這些行業配套和服務的涂料需求萎縮,增速回落,拖累2008年涂料行業全年增速僅為7.8%,創2000年以來年增幅最小紀錄。在2008年下半年,涂料業盡管在金融危機遭受爭創,市場銷售額急劇下滑,但這并不代表我國涂料行業自此一蹶不振或者說將長期低迷下去。相反,當我們結合行業特點和國家一系列政策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國內涂料行業基本面依然向好,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光明,況且此次金融危機對我國涂料行業是一次難得的行業洗牌和實施結構調整與戰略轉型的機遇,只要我們把握得好,就會轉危為機,使涂料行業在經歷陣痛后,重拾升勢,獲得更好更快的發展。事實上,在經過今年上半年的努力突圍后,涂料業慢慢走出了“鬼門關”,漸漸步入陽光大道。如今,我國涂料業正在快速復蘇并且漸入佳境,在下半年剛開始就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在此趨勢下,業界人士對涂料行業重新建立了信心,行業協會也對此表示樂觀。日前,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秘書長岳望坤撰文說,在國家拉動內需、相關產業振興規劃陸續出臺等有利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國涂料行業正在走出低谷、探底回暖,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即可恢復到前幾年的較快增長速度。對此,筆者也深有同感。通過綜合性分析,我們應該有理由相信,涂料業在今年下半年復蘇已經具備相當成熟的條件:
首先來看,我國產品市場需求巨大,這是涂料業能夠轉危為安的最顯著條件。由于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功能性新產品的不斷涌現,我國涂料應用領域在不斷擴大。目前,國產涂料已經廣泛用于建筑、房地產、汽車、船舶、裝備制造、石油化工、有色、鋼鐵、城鎮建設、戶外景觀、管道防腐、玩具家電、電子信息等各個領域。當前,隨著汽車、船舶、石化、裝備、鋼鐵、電子信息等行業振興規劃的陸續出臺和實施,這些行業的復蘇指日可待,在下半年應該能夠實現經濟增長,而這些應用領域一旦復蘇,必然會帶動相關領域對涂料的需求增加,快速推動涂料行業回暖。
其次,涂料行業發展基礎牢固,這是涂料行業具備抗風險能力的最大保障。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涂料行業的基礎已被夯實,龍頭企業實力明顯提升。目前,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七八家,1億元以上的企業多達幾十家。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和規模提升,高端產品比例提高,產品結構漸趨合理,行業發展后勁較足,只要時機稍稍成熟,涂料行業便能以強勁之勢突破重圍,謀取更大發展,而最近相關產業的陸續探底反彈為涂料行業的回春創造了重要條件,經過長時間能量的積蓄與緩沖,涂料行業有望在下半年出現升溫經濟的大爆發態勢。
我們還應看到,今年以來國內基礎設施建設成果顯著,而基礎設施也能成為涂料行業發展的新引擎。為有效應對金融危機,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黨中央、國務院不僅陸續制定并實施行業振興規劃,支持和促進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的行業盡快復蘇,還將投入累計4萬億元資金,擴內需保增長。從目前公布的信息看,這筆資金相當一部分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化建設。無論是修建新公路、鐵路,還是城市基礎設施的新建與完善,抑或是安居工程的實施,都將對不同性能的涂料產生巨大需求,尤其是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建設,將為涂料行業帶來巨大商機和發展空間,這也為涂料業在隨后的復蘇乃至高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據一份權威性調查報告顯示,金融危機對涂料行業的直接影響實際上并不太大,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莫過于玩具、家電、紡織、裝備制造、塑料加工等對外依存度較高的行業。目前我國涂料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汽車、船舶、房地產、建筑、家具、城鎮建設、管道防腐、室外景觀及護欄等,這些領域消費的涂料占我國涂料總消費量的80%,由于它們的主要消費市場在國內,金融危機對其沖擊相對較小。隨著宏觀調控政策的逐步落實,這些行業有條件在今年下半年率先復蘇,而一旦上述行業得以復蘇,將推動涂料需求增加,發展提速,開工率以及產量進一步擴大。
不可否認,中國涂料市場的前景十分誘人,盡管在金融危機暴發后,許多國內企業紛紛縮減了投資擴張計劃,但是立邦、多樂士、澳利卡、宣威、卜內門太古、納爾特菲柯特、阿克蘇諾貝爾以及PPG等國際涂料巨頭卻依然大舉進軍中國,這不僅說明了國際涂料巨頭對中國的涂料市場看好,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已經率先嗅到了中國涂料市場復蘇的氣息,提前做好擴張準備。我們也相信,只要加強行業引導,完善相關標準和法規,不斷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并借助金融危機和國外巨頭進軍中國帶來的沖擊,下大力氣調整產品結構,淘汰落后產能,提高行業準入門檻,便能變害為利、轉危為機,實現我國涂料行業在最短的時間由探底反彈到穩中攀升的變化趨勢。筆者認為,根據涂料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各方面綜合條件來看,我國涂料行業穩中攀升的局勢在下半年基本能夠形成,涂料業的復蘇以及穩定發展,為上游的鈦白產業在下半年的回暖及其鈦白產品的價格升溫創造了極大可行性。